今天,在快速道路上,胎壓檢測器突然出現警示,於是減慢速度,下交流道停路邊,因為看不出個所以然,所以 google 一下找最近的輪胎店,輪胎店的師傅一看,原來是車子卡釘子 「你很幸運耶,這麼粗的釘子,一般的車子早就因為扎到當時爆胎,然後就打滑出車禍了。」
這時才回想起,在胎壓警示啟動之前大概兩三百公尺吧,巡跡防滑有介入而且警示燈有響起,而我的輪胎是失壓續跑胎,所以就算瞬間輪胎有問題,還可以稍微跑一下子
「對阿,我真的很幸運!!! 」但是我沒說的是 : 「因為我從來不賭命 」
不賭命,從買車那一刻就開始
很多人知道我對車子稍微有點研究,所以常常會問我買哪台車,我通常會簡單說,這個網頁看一下,從有標藍色(含循跡防滑+6氣囊)的來選,基本安全就有了。(基本上表格指羅列百萬左右預算的車子,基本上更貴的,也都有一定的安全啦! 60幾萬就有了,少跟我說要安全價格就貴)
至於我自己本身,一定選擇進口車,原因無他,有撞過知道情形
不斷修正自己的駕駛習慣
上車後先確認座椅跟後照鏡角度,然後細節的部份,這裡有一篇網友整理的,也很值得參考。我的車上有行車紀錄器,而行車紀錄器還是碰撞啟動的。如果有小孩,請務必讓小孩坐上安全座椅,安全帶扣上後再發動車子,停好車時先熄火再抱小孩,不要為了求方便,不熄火放小孩一個人在車上。當然良好駕駛習慣是說不完的,也是不斷要自我修正的。而有些習慣養成後,真的也不會覺得很麻煩,例如我現在就很習慣先打N檔,按手煞車後再入P檔。我很幸運,在 intern 時期 run 過急診,所以後來就把機車處理掉,PGY時又 run過一次急診,之後只有兩氣囊的汽車也就不列入考慮名單,短程的移動,我會選擇用走路或是用腳踏車。
對於有些人來說,車子是炫耀的玩具,而對我而言,車子是讓我安全移動的工具,至於怎麼選,這是個人人生選擇,沒有對錯。而我在一次次在新聞的交通事故中,不斷修正自己的駕駛習慣,因為事故從別人身上學習的成本最低。不是我很幸運,只是我從不賭命。
原討論串在此